首页 > 消费 > 消费要闻 > 正文

3·15以案说险:花6000元学习反催收 结果落入“套路贷”陷阱

时间:2021-03-12 10:35:40        来源:中国消费网        浏览:

在第38届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通过“以案说险”普及金融知识,提醒广大消费者合理、理性用卡,切实提升责任意识、权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轻信“反催收”后果严重

近年来,“反催收”活动愈发猖獗,甚至已形成“黑色产业链”,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金融稳定。在反催收机构的唆使下,部分消费者怀着侥幸心理,试图通过反催收来“逃废债”,最终不仅损失钱财令经济情况雪上加霜,更有甚者还沦为“老赖”,被贴上不光彩的标签,连累子女和家人。

例如,在深圳工作的小梁(化名),由于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形成了依赖信用卡提前消费的习惯,在多家银行接连办理信用卡,最后陷入了“以卡养卡”的恶性循环。疫情环境下,小梁的工作陷入了瓶颈,收入情况也大受影响。在朋友的建议下,小梁花费4000元,从中介手中购买了信用卡“反催收秘笈”,结果打开才知道,对方所谓的“秘笈”,不过是些捏造是非投诉银行恶意催款等伎俩。小梁情知上当,随即要求对方退款,没成想却立马被对方拉黑,4000元“学费”也打了水漂。

相似的经历,打工人小杨(化名)的结局却要比小梁凄惨得多。因无法及时还款,打工人小杨花费6000元从反催收中介那里学习了一堆反催收“法宝”,包括向亲友说明收到银行催款电话、短信都是骗子;主动诱导银行催收爆粗、犯错,留下录音、视频证据并向监管部门投诉……不仅如此,小杨还付费买了群主提供的提供“防爆”服务,只要提供姓名、贷款平台、身份证号码、手机号、运营商密码及QQ同步助手账号及密码等详尽私密信息材料,即可阻拦催收电话。但遗憾的是,这些反催收“法宝”不仅没有解决他的欠款需求,反而暴露了个人私密信息被反催收组织利用,最终使小杨落入了“套路贷”陷阱中。

事实上,反催收机构的套路,要远比我们想象的深得多。现如今,反催收还催生出一大批副产品,如上文提到的套路贷。先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发布‘帮助上岸’、‘防爆通讯录’、‘阻止催收’等信息,吸引走投无路的借款人上钩,再制造虚假证明,助其逃过催收。最后,以虚假证明为把柄,要挟借款人使用他们推荐的套路贷产品。”甚至还有反催收公司“介绍”欠款人到海外打工还债,“先帮他们逃过催收,再把人弄到国外去”,堪称无所不用其极。

可以说,反催收不仅扰乱了消费者的正常还款计划,而且还会收取未还款金额10%-20%作为佣金,使持卡人平白遭受经济损失;此外,拖延偿还信用卡欠款,还会导致消费者需承担逾期滞纳金及罚息;而一旦留下征信污点,轻则影响日后车贷、房贷的申请,重则沦为老赖,在社会上举步维艰。

最重要的是,反催收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金融秩序,对我国的金融环境而言是个很大的破坏。鉴于此,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全力维护出借人合法权益。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推动200多家机构接入各类征信系统,加强对‘反催收联盟’等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

银行建议:选择正规渠道合规办理分期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提醒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适度消费,量入为出,诚信履约,勿存侥幸心理,不要轻信“反催收中介”的忽悠,否则可能会人财两空,甚至被列入失信名单。

同时,应通过官方正规途径协商还款事宜。以广发银行为例,广发信用卡中心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分期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客户分期协商的便利性,除了官方客服热线95508、分支行网点等常规渠道之外,还可以登录广发信用卡“发现精彩”App、广发信用卡微信公众号、广发信用卡新浪微博,选择“协商还款”这项业务,广发信用卡中心将有专人联系客户进行协商还款。

最后,广发信用卡中心再次提醒消费者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切勿轻易泄露,三思而后行,远离恶意投诉及金融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