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 > 消费要闻 > 正文

文创盘活文化遗产,激发了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时间:2022-01-15 14:22:29        来源:中国消费网        浏览:

“买一个就当我是考古学家了!”

“太精美了,而且性价比很高,喜欢这样的文创产品!”

“这种感觉太奇妙了吧!好像一下子和这些遥不可及的物品贴近了,有了温度。”

……

2021年12月30日晚,“运河出土小麦盆栽”在聚划算百亿补贴直播间首发,瞬间售罄。

这样的景象并非孤例。如今,文创产业在全球已然成风,中国更是因其厚重的历史沉淀而独领风骚,展现出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

数据显示,以博物馆文物为特色的文创产品消费,在“天猫双11”期间表现尤为亮眼,开售首日销售额同比激增400%

今年,《故宫日历》在天猫年货节上也是销量迅速超过万件,大观园的宫灯连续2年成为店里销售前3的单品,多种具有年味儿的文创产品受到年轻人追捧。

中国文化遗产,正以另一方式为世人所熟知

文化遗产“活起来”

“运河出土小麦盆栽”是聚划算联合多部门推动的“运河出土”计划的起步,该计划旨在多元化开发运河淤泥的价值。小麦盆栽是第一款公益文创产品,由大运河淤泥和沿岸种植的小麦种子组成。据统计,购买该盆栽的大部分是年轻消费者。

1.jpg

千年大运河通过文创盆栽走近了年轻人。

最近,“95后”周蕾高兴地对朋友宣布,自己种出了世界文化遗产同款盆栽。自半年前迷上文创以来,她每个月都要买一款文创新品。

每买一款文创新品,仿佛经历了一次历史文化之旅。拿到大运河文创盆栽后,周蕾开始恶补历史:“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大运河流经平原、两岸种植小麦,水流平缓导致需要定期清淤。”

周蕾在种盆栽的同时,也在不断了解大运河的文化。

“这款文创盆栽结合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以及大运河清淤工程,将大运河淤泥创意研发打造成为文创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用创意为运河淤泥赋予新的文化价值,让世界文化遗产走近并美化大众日常生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研究基地主任卜希霆表示。

在他看来,文化遗产的文创化活态传承,正在成为时代潮流。

文创电商“火起来”

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越来越多亘古不绝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厚重感与新时代年轻态中寻求碰撞与交融,用创意无限的文创产品走进百姓人家

早在2016年,故宫就在天猫推出印有故宫博物院馆藏书、画、古籍、青铜器、玉器等文物的日历。此后推出的口红、雪糕等文创产品,也屡次引发关注和热议。

2.jpg

故宫、颐和园、三星堆博物馆等推出文创产品,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不少是通过 “数字化电商平台”这种畅通高效的桥梁实现的。

三星堆博物馆于2021年5月在天猫开店。据该博物馆电商负责人介绍,登陆天猫后,他们和平台深度合作。一方面和平台联动推广种草,真土考古盲盒尚未上线,就先火,上线半年时间销售额达300万元;另一方面还尝试和平台一起开发新产品。

“平台从参与构思、设计开发到共同打造联名款,从创造热点话题到流量支持,从综合运用直播带货等各种品效合一方式到销售达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链路。”上述负责人表示。

3.jpg

去年双十一期间,千年定瓷经天猫邀请的潮流设计师重新构思后,被打造成为潮玩手办。

定瓷传承人庞永辉在看到该潮玩设计手稿之后感慨万千。他说:“这样的形式很好,定瓷只有变成日用品,迎合当代人的审美和需求,才能走近年轻人,才能传承下去。”

去年“天猫双11”数据显示,以博物馆文物为特色的文创产品表现突出。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文化遗产不再遥远,正乘着数字电商的东风变成浸润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体验。

文化自信“强起来”

“从网络消费数据来看,‘95后’消费者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已接近四成。2020年以来,盲盒、摆件、非遗元素商品以及IP跨界联名款成为最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品类。文创产品正在成为文化遗产与人民美好生活的桥梁与纽带,面对新时代Z世代的消费者,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必须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做好文化遗产的时代转译,既要保持文化遗产的发展初心,又要焕发文化遗产时尚风貌;既要赓续经典、发扬传统,也要拥抱时代、善当网红。”卜希霆说。

文化遗产在电商的发展,同时带动起大量年轻人返乡创业。今年34岁的安徽人汪炜跻,放弃了互联网公司的百万年薪,于2019年返乡创业,带动有千年历史的徽墨、徽笔创新,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据淘宝调研结果,其平台的手艺人中接近40%是90后。当文化遗产不再是“沉默的风景”,乡村也不是年轻人“回不去的故乡”。

业内专家表示,文化遗产通过提炼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激发出时代活力。通过电商平台获得更广泛的推广,更深厚的认可、更可持续的发展。文化自信正通过一件件文创产品及其背后故事不断增强。(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