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海外“扫货”,连国外的马桶盖也被买断货;即使不出国的,也上网“海淘”舶来品。为何舍近求远?个中原因恐怕还是:产品质量问题。
检查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说,我国的航天技术、高铁技术都领先于世界,但马桶盖、电饭煲的质量却过不了关,这道理上说不通。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长期以来,消费者涉及产品质量的投诉一直占总投诉量的四成以上。
今年4月至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产品质量法进行了执法检查,记者跟随其中。检查组指出,应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使国人能买“中国制造”、淘“中国品牌”!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5月3日,记者跟随检查组临时组成的小分队随机抽查了上海两家企业。
上午9:30,小分队在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带领下,来到位于松江区一家生产小家电的企业——上海奔腾电工有限公司。
在成品检验室,企业检验人员正对加湿器进行短期老化检测。质监局执法人员拿出自带的直流电阻电桥,检测电线的电阻。“如果电阻增大,就说明电线细,容易发热烧断,很危险。有的厂家偷工减料,生产的电线很细,就会出现这个问题。”执法人员边检测、边解释。
质监局执法人员介绍,这只是现场快速抽检,如果初步判断这批产品有问题的话,还得送到专门的检验机构,出具正式的检验报告,才能封存有问题的产品。
随后,小分队来到了总装车间,焊锡、检验等每一个工位上都有对应的“作业标准书”,工人们正在一丝不苟地装配卷发器。
无论是在这家企业,还是在后来去的超市,记者观察到,执法人员既规范又专业,进门出示执法证,随身带有检测仪器。
在上海,检查组所到的企业,车间每一道工序都有标准化作业展板,既有工序的质量指标,又有对瑕疵的曝光和改善,运营目标和质量目标逐一分解到人、到组。在一家企业的展板上,记者还看到有这样的记载:项目经理及时改善了3项质量问题,并取得预期效果,为此公司给予每人500元奖励。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陪同检查的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看来,提高质量,主体在企业。质量问题,最重要的是企业主体责任的真正落实,虽然喊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未按法律规定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进货检查验收、过程管理、出厂检验等把关不严,尤其是部分小微企业,生产方式落后,管理基础薄弱,质量风险较大。
检查组与企业家座谈时,上海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销售总监江唯翼介绍,比亚迪为努力“造”出安全性能更高的汽车,在深圳总部建了具备欧美碰撞标准测试能力的碰撞实验室,涉及整车碰撞、模拟碰撞和行人保护测试三大领域,为汽车被动安全设计提供了从零部件总成到系统总成,再到整车的全流程研发测试。
一路上,无论是与企业家进行座谈,还是到企业视察,严隽琪一再强调,企业要作守法经营的模范,她希望企业家要守住三条底线:法律、安全和诚信。
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4月6日上午,检查组在河北临时组建小分队准备暗访几个企业。
在车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看了看由省质监局提供的4家企业名单,随机挑选了两家企业。“不去电缆厂了,昨天已经听过汇报,这还是一家标杆企业。”
“唉哟!我们都已经通知这家电缆厂了,不好改行程了。”当地质监部门人员为难地说。
“我们是暗访,本来就不应提前通知,马上掉头去其他几家企业。” 乌日图态度坚决。
随即,暗访小分队来到了河北一家化肥厂。这家化肥厂的库房着实让小分队成员大吃一惊。只见一袋袋化肥散堆在库房里,有的还泡在泥水里,行走在仓库里得小心翼翼,弄不好就可能摔一跤。
乌日图当即指出,这里的原料储存条件不好,库房简陋,地面这么多积水,对化肥质量有影响,一定要改进。“我刚才看了化肥袋上标有氮是多少、水是多少,可这里到处都是泥水,化肥泡在水里,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啊。”
此次暗访,也是当地质监部门的一次监管行动。在检查中,有不少人反映目前的监管制度还有待完善。
信息共享的监管联动机制不健全,是大家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监督违法信息库,各部门产品质量诚信信息、监督信息、抽查信息、执法处罚信息公告和通报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操作规范,相关部门间的数据不共享,造成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孤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王诚呼吁,必须建立跨区域的监管信息共享机制,避免质量监测信息的无序发布和各自为政。
有消费者提出,缺陷产品召回是一项国际通行的产品安全监管制度,可是产品质量法却没有涉及,对汽车产品、食品、儿童玩具、电子电器产品等几类缺陷产品召回的规定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且现有规定对主动召回没有鼓励机制,对不履行召回义务又缺乏惩罚手段,不利于政府依法监管和企业依法履行缺陷产品召回义务。对此,检查组建议,法律应细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企业主动召回和政府发现问题责令召回应区别对待。
技术支撑仍较薄弱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检验检测等是提升产品质量的技术支撑。
在这方面,上海带了一个好头。2016年,上海出台了全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检验检测机构和行为的地方立法《上海市检验检测条例》,为质量提升提供了法律保障。作为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曾先后为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提供检验安全保障,并有效应对苏丹红、塑化剂、西安地铁电缆事件等80多起涉及突发事件的检测任务。院长季飞向检查组反映,政府放开检验检测服务市场,运用招投标方式遴选承检机构,但目前产品监督抽查承检机构良莠不齐,建议加强抽查承检机构准入,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同时,上海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以引领提升产品质量。据上海市化学建材行业协会会长楼明刚介绍,2016年,协会推出校园塑胶跑道的团体标准,模拟酷暑60摄氏度环境温度下,塑胶跑道有害物质挥发程度,利用团体标准对关键指标加以限制,充分保障校园跑道安全。按此标准生产的塑胶跑道,能做到学生在摔倒时即使嘴碰到塑胶亦无毒。上海市教委专门发文,要求上海学校跑道修建必须满足此团体标准。该协会向检查组建议,产品质量法修改时增加“鼓励优先使用团体标准”的规定。
不容忽视的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产品质量技术基础存在不少差距,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品质量发展。
在标准方面,一是标准缺失,一些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国家标准迟迟不能出台,如汽车安全气囊尚无国家标准;二是标准老化,如社会反映强烈的电动自行车国标还是1999年制定的;三是标准冲突,不同部门制定的标准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如电磁辐射、饮用水等就存在标准冲突的问题;四是标准总体水平不高,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只有334项,仅占总量的1.19%。
在检验检测方面,检验检测机构绝大多数小、散、弱,技术能力不强,检不了、检不准的问题仍存在,如化妆品国家标准规定禁限用物质1758项,能检测的仅116项,检测设备和技术相当部分依赖进口。在检查中,有消费者反映,目前产品检测费用较高,消费者往往因为检测费用高望而却步;有公安人员反映,在侦办案件时也涉及产品检验检测周期长、费用高的问题。
检查组认为,标准、检验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此建议,在产品质量法修改时,增加基层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等内容。同时,要鼓励相关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以高标准引领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