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讯 房地产服务商戴德梁行7月5日举行2017年第二季度媒体发布会,北中国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王晨与现场媒体就时下热点话题特色小镇进行深入探讨。
政策优势助特色小镇升温
2016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城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2016年7月21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并公布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等127个镇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目前,各区域的特色小镇正在蓬勃建设中,首批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又以华东地区最为密集,共39个,约占127个小镇的30%。当前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已逐步显现,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已经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特色小镇的建设如果仅仅按照过去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设几个新区、建一些特异风格的建筑等形式,已然不能满足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态势和市场诉求。
特色小镇的关键在于“特色”以及“小镇”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在一至三平方公里的用地上将产、城、人、文的理念与功能进行整合,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
在“特色”的方面,其建立需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发展要和国家以及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尤其要关注对当地经济、生态、文化方面的特色打造。从长远发展来看,基于地方特色而塑造的特色小镇将成为更符合新型城镇化要求的主题空间和促进就地城镇化的主战场。结合各自地区的具体情况,根据其“特”的内涵不同,可从旅游消费、影视娱乐、民俗文化、科技制造、金融服务等诸多方面来打造。
同时,在“特色”的方面,也应注重“质”的发展,不仅要追求内涵式的、质量上的增长,更要做到和当地文化、自然山水、特色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IP的主题性小镇。以独特的资源优势为核心,经过深度开发及产业融合形成系列小镇体验产品,进而带动小镇快速品牌化、项目化。
在特色小镇的“小镇”方面,应注意到小镇作为城镇的城镇功能完备性,而非简单的旅游景区。除产业功能、旅游设施外,应具备居住及其他城镇配套。虽然特色小镇仍可依赖于周边中心主城更加完善的城市功能配套,但仍应能做到基本城镇功能的自我满足。特色小镇中应有真正的原居民,同时能留住外来访客7×24、甚至更长时间的停留,并在小镇中形成规模化、重复性的消费。
特色小镇开发可能性众多 精准定位至关重要
特色小镇的开发与新城镇开发类似,均应充分重视对城镇整体开发策略的研究。除城市规划设计外,也应对特色小镇的产业予以规划,并对小镇的土地利用、开发投资、招商引资、营销推广、城镇运营等诸多方面在建设之初即予以重视和详实规划。
发挥政策优势 特色小镇建设应迅速启动并形成规模
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各具特色,大多数人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然环境、历史遗迹上,但这些大多只能吸引观光客。要吸引产业与投资,注意力仍应放在因地制宜的政策上。究其本质,特色小镇的政策制定共性如下。
首先,应使其拥有更多的地方自治权,这里主要指独立的财政权利、总规划师制度,以及重视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
第二是通过政策引导专业化产业集聚,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吸引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艺商家、对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予以重视和支持等;
第三是吸引合格的人才,注重对年轻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
第四是重视与大城市的合作疏通,在大都市化的背景之下,小城镇能够也应该成为大都市区域和地方空间的交界点,扮演着枢纽角色,让所有的地方都能和大都市相联系,故而国家的医疗政策、高等教育政策和交通政策都应给予这些中间城镇以更大的关注。
突出地方优势 特色小镇培育带动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应基于地方的优势特色进行打造,发挥特色小镇在产业链中的带头作用。产业定位宜将目光放长放广,考虑小镇产业与周边区域及城市群的产业链关系,同时也要注重小镇自身产业的自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选择方面,可以更加注重聚焦旅游、文化、生态、健康/体育休闲、现代服务这五大产业,着力培育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特色小镇集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的特色小镇。
戴德梁行已在全国范围内接触并参与多个特色小镇项目的规划与顾问工作。北中国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王晨总结道:“在今日特色小镇全国布局、大力开发之际,我们建议仍能有冷静的思考和更加长远的规划。我们希望未来的特色小镇能够做到资源优势独特、经济形成规模、产业相对集中、建筑特色明显、地域特征突出、历史文化保存,并期待有更多特色鲜明、形态完整、自成系统、发展持续的美丽新乡镇。”